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活动策划小品剧本与相声剧本话剧|快板|双簧什么叫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

什么叫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

01-01 20:28:19浏览次数:399栏目:话剧|快板|双簧
标签:双簧剧本,双簧台词,话剧剧本,搞笑话剧,暂无联系方式 什么叫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

什么叫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
1、快板

快板过去叫“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过去艺人们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从编、演,到传唱,比什么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数来宝艺人曹德奎编的一段唱词(当时用牛骨击打节拍):
骨头一打响连声,
不表别的表前清。
专制时代人民苦,
人都饿成骷髅骨。
自从光绪庚子年,
北京闹了义和团。
四外刀兵人慌乱,
城里处处冒黑烟。
眼瞧大清被推倒,
老百姓个小都说好。
它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中进一步发挥了数来宝的战斗作用。战土们编演大量快板作品,鼓舞士气。人称“快板大王”的毕革飞同志赞誉快板说:
歌唱英雄唱胜利,
批评具体又实际。
拿它娱乐都欢喜,
指导工作有意义。
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两种。对口还保留了“数来宝”的原名,也有称“对口快板”的。在工厂、部队里也曾出现过三、四个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几个人表演的“快板群”。有些地区还发展成用当地方言演唱的快板,如天津快板、陕西快板等,都很好地发挥了教育,娱乐作用。

2、快板书

快板书是在叙事咏物以外,增添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这种尝试是1953年首先由天津市著名快板演员李润杰进行的。最初几年,他表演别人创作的《赶穷魔》、《半夜鸡叫》等,1957年开始表演自己改编或创作的作品。

李润杰强调,一段好的快板书,既要有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又要有比较曲折的故事情节,结构要紧凑严密,语言要生动活泼;既有气势,又有风趣。他的代表作有《劫刑车》《千锤百炼》等。《千锤百炼》的开头,开门见山,亲切自然,很有特点:
刚入伍的战士叫新兵,
入伍一年就叫老兵。
老兵能把新兵带,
带出来的新兵又成了老兵。
我唱老兵赞新兵,
毛主席亲自领导,
指挥的人民子弟兵。
新兵老兵出英雄。
开头比较风趣地交代了主题思想,接下来叙述铁道兵班长陆大鹏见困难就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了新兵马云龙,在架桥时胜利完成任务。最后用“千锤百炼”的赞语结尾,使听众很受鼓舞。

3、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诞生于鲁西南地区的农村。据传说,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山东济宁一带有个贫寒的读书人赵大桅,为生活所迫,编了一些说唱武松故事的顺口溜,赶集卖艺。后来学习了山东大鼓里近似韵白的“窜钢腔”,使用山东大鼓的打击乐器“梨花片”(铜板),逐步形成了这个曲种。

当时,在集镇上演出时,演员们斜披着大褂,露着胳膊,表演武松故事。武松是武大郎的弟弟,说书的称他“武二哥”,群众就把这个曲种称做“说武老二的”。山东快书《武松传》有“东岳庙”、“景阳岗”、“狮子楼”、“十字坡”、“石家庄”、“孟州堂”、“安平寨”、“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蜈蚣岭”、“白虎庄”等十二回,是历代演员采集民间流传的梁山好汉的故事,不断加以丰富改编的。它语言朴素生动,表演豪迈粗犷,成功地塑造了刚强正直豪侠仗义的武松形象,表达了人民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热爱,充满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这部作品现在已整理出版。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快书演员杨兴华等就运用这一文艺武器,开展宣传工作。他编演的《智取袁家城子》和《大战岱崮山》很受欢迎。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山东某部也有人编唱过新曲目《大老唐》。抗美援朝运动以后,山东快书在部队中进一步普普及。志愿军中举办过三期训练班。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南京、西北等军区都以山东快书为主举办过曲艺训练班,培养了很多作者和演员。1956年以后,快书进一步普及到各地广大职工当中。优秀的曲目有《一车高梁米》、《三只鸡》、《李三宝比武》等。

4、编写韵诵唱词的要求

韵诵唱词就是说话、朗诵、演唱三者贯通一气的说唱诗。它的特点是:讲究句式,韵诵演唱,描绘人物,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声调悠扬,易懂易记,便于推广。编写唱词时,必须掌握韵辙、句式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1)合辙押韵

辙和韵是一个意思。和写旧体诗一样,一段唱词第一句的末一个字叫起韵,第二句的末一个字叫押辙。例如山东快书《侦察兵》的头四句是:
满天的星斗没月亮,(第一句)
海风吹来真风凉。(第二句)
小渔船一起一伏向东进,(第三句)
轻轻的海浪拍船帮。(第四句)

第一句的“亮”字是起韵,第二句的“凉”字是押辙。以下从第四句起,逢双句的末一个字都要押辙,直到结束。过去艺人们进行口头创作,称押韵为找辙。我们知道,子音就是一个字开头的“声”,母音就是一个字收尾的“韵”。字音是由二者拼切而成的。唱词的韵脚相同就叫做“押韵”。这样唱起来舒服,听起来痛快,也容易记住。北方戏曲和曲艺常用的辙韵一共有十三种,统称十三道大辙。过去有人从每道辙中抽出一个字,编成一句话“月下一哨兵镇守在山岗多威武”,概括地代表了这十三种辙韵:

<1>“月”叫做“乜斜”辙,收尾的韵是ie(耶)。例如:
硬骨头战旗红似血,
硬骨头赞歌唱不绝。

<2>“下”叫做“发花”辙,收尾的韵是a(啊)。例如:
冬天夜里寒风刮,
呼呼呼飘来白雪花。

<3>“一”叫做“一七”辙,收尾的韵是i(衣)、ü(迂)。例如: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处处为人民谋福利。
zhi、chi、shi、ri、zi、ci、si也都属于“一七”辙。

<4>“哨”叫做“摇条”辙,收尾的韵是ao(熬)。例如:
洪水哇哇在咆哮,
抗洪英雄喊声高。

<5>“兵”叫做“中东”辙,收尾的韵是eng(哼)。例如:
山青水秀百鸟鸣,
花草丛生香味浓。

<6>“镇”叫做“人辰”辙,收尾的韵是en(恩)。例如:
水有源,树有根,
创业在八十年代第一春。

<7>“守”叫做“由求”辙,收尾的韵是ou(呕)。例如:
解放军来到夹皮沟,
山村雪后静悠悠。

<8>“在”叫做“怀来”辙,收尾的韵是ai(挨)。例如:
游击队,巧安排,
大道中间把地雷埋。

<9>“山”叫做“言前”辙,收尾的韵是an(安)。例如:
说的是祖国大西南,
哀牢山脉山套山。

<10>“岗”叫做“江洋”辙,收尾的韵是ang(昴)。例如:
说了小大娘本姓张,
家住在城东李家庄。

<11>“多”叫做“梭波”辙,收尾的韵是o(窝)、e(哦)。例如:
腊月二十半夜多,
从正北开来一辆十轮大卡车。

<12>“威”叫做“灰堆”辙,收尾的韵是ei(欸)。例如:
红色的战鹰空中飞,
保卫祖国显神威。

<13>“武”叫做“姑苏”辙,收尾的韵是u(乌)。例如:
坐等天亮盼日出,
北风袭来寒彻骨。

十三道大辙以外还有儿化的几道小辙。这种小辙很活泼俏皮,经常在喜剧式的唱词中使用。小辙有两道还是最常用的。一道是“小人辰儿”,一道是“小言前儿”。例如:出“神儿”,爱“人儿”,有“趣儿”,树“枝儿”等,这是“小人辰儿”辙,几个“钱儿”,过小“年儿”,几“篇儿”,小可“怜儿”等,这是“小言前儿”辙。

[1] [2]  下一页

,什么叫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
《什么叫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