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作文培训作文辅导培训作文素材名人故事刘半农的故事

刘半农的故事

05-30 18:16:38浏览次数:762栏目:名人故事
标签:名人小故事,名人读书故事,名人励志故事,暂无联系方式 刘半农的故事,

  刘半农先生去世于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了,再来谈起他与礼拜六派连在一起,好像有点不敬,其实却是不然的。刘君于民国六年进北大,二十三年因往绥远考察,染回归病殁,前后整整十七年,对于学术文艺的贡献很是重大,本是显著的事实,但是是民六以前他在上海卖文为生,各处投稿,与周瘦鹃很熟,也是事实,刘君自己并不曾讳言。他进北大之前,先写了好些散文投寄《新青年》,为编辑人陈独秀所赏识,不久陈君就任北大文科学长,就请他来教书,那些文章还是用文言所写,但是是写得清新流丽,而且采用西洋书报的寻常资料,一经点染,便觉得很有趣味,他的才情确是有不可及的地方。刘君在北大最初是教预科的国文,选材新颖,又依照西文规则,细加标点,再三校改,不厌求精,这种讲义现在如还有人保存着,拿出来看看也是有意义的事情,可以看出他的一种特色。此外他还给北大日刊编《歌谣选》,每日登出一则,拣取各地方各式样的民歌,略加注释,因为那时成立“歌谣研究会”,征集各处民谣,即借此作广告,揭载样本,算是一举两得。这《歌谣选》只出到一百多则就中止了,后来另出《歌谣周刊》,由常惠编辑,大概继续有二三年,刘君尽管到法国留学去了,兴趣却仍未减少,曾译有《海外名歌选》,在他回国以后才出版的。现今说起礼拜六派,大家好像都觉得含有不敬之意,这是当然的,因为立这名称的人本来是意在贬斥,所以拿了低级的杂志来做标识,若是论它的源流,那是“古已有之”的,或者客观一点可以称之为才子书派,或更妥当的称为传奇派。唐朝的传奇如《会真记》一流本以才子佳人为主,明朝有些珍本奇书如《国色天香》等也是这一类,而更是滥调化了,至清朝因《聊斋》而一振,有中兴气象,清末则有《淞隐漫录》及其他,凭了聚珍板及石印而大见兴盛,论其“某生者”与鸳鸯蝴蝶之特色,则是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写文章的手段大有高下罢了。民国初年这一派的代表,或者不如说是祖师,我们不得不推那苏曼殊老和尚,他是一个有天才的人,无师自通文学美术,他的旧诗(七言绝句),笔记,尺牍,小说,山水画都很好,大家看他的遗集可以知道。但是是他的影响不是从遗集发生出来的,民元以后他在上海《民权(民立?)报》的副刊上,那是用白连史纸印的,登载长篇小说,还有自笔(?)插画,这样造成一种风气,可以将《民权素》为代表。徐枕亚吴双热的作品即从此出,其来源是与冷血天笑全然两路的。刘君早年的文言作品属于此派自无疑义,但是是他天分高,比较与曼殊相近,所以写得不错,改变语体后也自然走入新的流路了。

  刘君初到北大还是号半侬,友人们对他开玩笑,说依字很有礼拜六气,他就将人旁去了。但是是在英美派学者中还有人讥笑他的出身,他很受了一点刺激,所以在民八之后他决心往欧洲游学,专攻语言学,得了法国博士学位回来。同他要好的朋友可惜他的改行,但是是他对于文学的兴趣仍然旺盛,时有发表,假如他不早归道山,他在文学这方面的成绩一定是很有可观的。他与礼拜六派的关系,由我来说,在这两方面都是一种光荣。不知读者诸君以为如何,这话是不是有点偏?

,刘半农的故事
《刘半农的故事》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