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市星火科技人才培训工作在省科技厅,省科技干校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面向我市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总体目标,就我市星火计划项目实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实际情况,主动开展了星火人才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村科带头人,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传播骨干队伍,为我市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xx年,全市共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588期,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21014次,其中:管理班56期,11067人次;师资班73期,6348人次;技术班459期,103599人次。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32207人,培训基地273个,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共405677册,购买录像教材614盘。各级政府投入资金达127.20万元,圆满完成了我市的星火人才培训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经济发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投入,星火人才培训网络、培训基地、管理措施,更趋完善
星火人才培训是农民掌握适用新技术的先导,而领导重视是搞好星火培训的关键。今年我市把星火人才培训管理网络和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到了重要的议程。目前,四县、一市、四区都成立了星火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自己的培训网络和基地,使培训有基地,讲课有师资,学习有教材。同时,各县(市)、区都把星火人才培训工作与各级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制,并列入了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使星火培训工作做到了机构健全,组织到位,任务明确,资金落实。20xx年全市各级政府对星火人才培训经费投入达127.20万多元,确保星火人才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林州市市级和乡镇两级做到了星火培训“五到位”和“五有”。“五到位”即:组织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示范基地到位;实用新技术培训推广到位;激励机制到位。“五有”是:领导有班子、组织有网络、工作有计划、培训有基地、育才有师资。安阳县在县财政在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投资60多万元购买了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专车。我们组织省、市、县多学科专家,利用传统庙会和农闲时节为群众提供送科技下乡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仅安阳县就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100多次,聘请省、市、县各级专家1000余人次,展出科技版面3000余块(次),发放科技资料30万余份,接待咨询群众21万余人(次),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100余次。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不仅使农民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还为许多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今年,安阳县第一职业高中由于硬件设备完善建设,师资力量达标,被科技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
各县(市)、区为提高培训、教学水平,还采用了内引外联,以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国家养殖协会,为依托还引进国外先进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聘请专家、教授任教,壮大了师资队伍。
二、围绕支柱产业和星火计划项目实施搞培训,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星火科技人才培训为各县支柱产业发展和星火计划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振兴了经济、富裕了农民。内黄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该县紧紧围绕温棚瓜菜、林果、花生、红枣、畜牧养殖及农户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开展星火培训。与此同时,全县还建立了温棚瓜菜、大棚小杂果、畜牧养殖、花生、红枣、三樱椒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280个,发展会员1680人。发展会员1200人,县各级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积极多方筹集资金238万元,加大对星火人才培训工作的投资力度,为推动星火人才培训工作健康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一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聘请专家,开展星火人才培训工作。如东庄镇政府投资20余万元,引进新先锋、新欣2号西瓜和金锋9918、新锋282耙齿椒及创世纪西红柿等新优品种5个,聘请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主作铁双贵、蔬菜研究室主任詹玉丝等专家,来东庄镇举办专题讲座3期,现场技术指导5次,市、县西瓜蔬菜技术员去东庄镇指导生产8次,受训群众3000多人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6000余份,从而提高了全镇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镇的温棚瓜菜,亩收入最低达8000元,全镇温棚瓜菜年经济效益达40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920元。县科技局曾先后配合乡镇从山东果树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及省农大和省农科院,聘请张改平、王东升等专家教授到内黄的梁庄镇、豆公乡等地,举办畜牧养殖、优质小杂果等新优品种星火人才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2000多人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5000余份,使乡、村农民的劳动技能得到了明显地提高。二是利用星火培训基地,培养农技中坚力量。如我县享有“豫北尖椒第一乡”盛名的六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星火人才的培训工作,该乡把星火人才培训与培育现代化科技型农民相结合,今年投资18万元,利用星火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了对离校回乡青年的星火人
www.qidian55.com 才培训,本着乡里有什么资源就学习什么专业技能的原则,乡政府曾先后3次带领乡、村技术骨干赴河北、四川等地的科研院所,学习考察尖椒新品种的栽培管理技术,把学到的技术带回来,服务乡邻。截止目前,六村乡有2000余名农民通过参加星火培训,取得了“农技绿色证书”。这支星火人才队伍,在服务好本乡“尖椒业”生产的同时,还走出家门,到周边县、乡传授尖椒管理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如我县享有“豫北大桃状元乡”的豆公乡党委、政府,投资13万元,聘请省、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小杂果专家教授,培养了一大批林果管理的乡村土秀才和致富能手,全乡已有300余名农民通过参加星火培训,取得了助理农艺师职称,有27名农民取得了农艺师职称;有5名农民取得了高级农艺师职称。这支星火人才队伍,为推动豆公乡的林果业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择优选秀走出去,学好技术献当地。为使星火人才培训工作向深度发展,我县的宋村乡、中召乡、马上乡、东庄镇等乡镇,在星火人才培训上注入了一定的资金,从全乡选拔一批高、初中毕业的优秀青年,到省农大及中专农校参加为期一年的农业技术培训与学习,以此建立自己的“永久牌”科技队伍。目前,几个乡镇的第一、二、三批外出学习的青年已学成回乡,第四批农村优秀青年,正在省农大、中牟农专、安阳农专学习深造。这些学成回乡的青年,已成为农村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技术骨干和师资类星火人才,也已成为农村农民靠科技致富的领头雁。汤阴县紧紧跟随形势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推广优良品种,运用先进耕作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高效农林业、食用菌种植和高效养殖业,牢牢抓住适合当地实际的重点行业,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星火人才培训工作,使星火技术迅速扩散,形成支撑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个时期以来,汤阴县以星火人才培训为基础,在全县十个乡镇开展“靠科技发展一乡一(多)业”活动,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积极参加技术培训,目前,每个乡镇都形成自己2-3个特色产业,如白营、古贤的塑料大棚菜及无公害露地菜,菜园的农林苗木,任固的养猪、养鸡,韩庄、白营的食用菌,宜沟的尖椒,伏道的优质强筋小麦、瓦岗的小杂粮、脱毒红薯,五陵的林果业,城关、韩庄的乡镇企业,各乡镇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一来,广大群众在培训中掌握了技术和方法,在生产中不断改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是围绕养殖业抓培训。肉鸡是汤阴的一大支柱产业,前几年曾有过辉煌业绩,由于市场原因,近年来,发展缓慢,但并有销声匿迹,还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渗透新技术,进行技术培训,改进管理办法,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断前进,现在仍是汤阴县一大支柱产业。今年全县肉鸡饲养量达1300万只,在肉鸡生产培训上,重点讲解HACCP认证要求的技术环节,以实现标准化、无害化,增加创汇能力。围绕养猪、养羊、养肉牛、养兔、特种养殖开展技术培训,今年举办养猪培训班10期,培训2000余人,肉兔培训班5期,培训625人,肉牛养殖培训班3期计460人,养狐、肉鸽、蜗牛等特种养殖培训班12期,计1094人。目前猪、牛、羊、兔、特种养殖已初具规模,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二是围绕苗木、林果业抓培训。林果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我县的主要产业,在广大群众掌握常规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进行技术培训,今年全县共举办苗木、林果新技术培训班10期,计1000人次,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五陵镇通过举办地铺银膜、套袋增光、塑料大棚桃等新技术培训班,林果生产取得大丰收,人均可增加收入700元。三是围绕蔬菜、食用菌生产抓培训。蔬菜、食用菌生产是我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今年为提高蔬菜、食用菌生产的整体效益,我们引进稀有蔬菜品种,进行木糖渣综合利用种植食用菌,围绕这些关键技术,举办培训班,广大农民掌握了技术,稀有蔬菜卖上了好价钱。特别是白营乡利用木糖渣种植金针菇、颜色纯正、口感良好、营养丰富、价格看好,利用飞机远销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使深圳、香港市民当天能吃到汤阴新鲜金针菇,深受深圳、香港市民青睐。通过强力培训和实施无公害规程,韩庄乡已成为河南省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农民技术水平提高了,无公害生产意识增强了,收入大幅度增加。四是围绕常规种植业抓培训。汤阴县针对一个种植粮棉为主的农业县,粮食不断增产,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先进耕作技术,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在菜元、宜沟、伏道搞了3个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推广高产种植技术和方法。以此为契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种植高产优良小麦,推广粮菜、粮椒、粮果间作技术,深受农民欢迎。今年种植优质强筋小麦42万亩,占麦播总量的95%。
,科学技术局星火人才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