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01-01 20:21:49浏览次数:117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历史人物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有人评述唐太宗时说:“青年闯将,建唐立功,一统天下,战功赫赫,杀兄逼父,夺位登基,贞观政绩,流芳千古,晚年过失,反躬自省。”
材料二  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
“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唐太宗的主要历史活动。(不要罗列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孔庙大成殿,上有清康熙帝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材料三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揉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 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为什么“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面对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我们应抱何种态度?

4.苏格拉底与弟子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大著名哲学家。你认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有什么 相同之处?分别概述其意义。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克伦威尔在纳西比战役中            图二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材料二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无不认为,克伦威尔在对英国历史作出的最显著的贡献中,首先是,在经过近乎十年的内战之后.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奠定了一个和平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
  ——【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
材料三 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国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 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克伦威尔政治活动的性质 。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给英同带来“繁荣”的举措。

(3)指出材料三三中的克伦威尔的“革命活动”与(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的关系?

(4)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四的观点?为什么? 

6.美国国会议员亨利•李曾这样评价乔治•华盛顿:“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请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评价加以说明。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   “在皇帝(拿破仑)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拿坡仑时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恩格斯为何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是“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3)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哪些人?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民报》       图二《大总统誓词》      图三《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片,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3)从孙中山的这些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容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  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10. 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