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教学文档教学体会教育科研案例(13篇)

教育科研案例(13篇)

01-01 20:20:40浏览次数:545栏目:教学体会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体会大全,小学语文教学体会,暂无联系方式 教育科研案例(13篇),

  教育科研案例(1)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课题,进行研究

  一位音乐老师发现学生对音乐教学中的抗战歌曲不大感兴趣。这种现象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中学生整天沉浸在流行歌曲中。抗战歌曲对他们来说,大概属于古董之列。我们这位老师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抗战歌曲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和抗战歌曲相隔的时代久了,他们不了解那个时代,不了解这些抗战歌曲在那个时代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拉近这些歌曲和现代学生的距离,成了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他后来建立了一个课题“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史料的实践研究”。在实施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他利用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强的优势,让学生制作抗战歌曲的课件。学生被迅速调动起来,有的收集了抗战歌曲的背景资料、作词者、作曲者的资料,有的还剪辑了影视资料,他们制作的课件精彩纷呈(有的在全国中学生课件制作比赛中得奖,这是意外的收获),在上课时,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通过这些学生的自主活动,客观上学生对这些抗战歌曲就比较熟悉了。当长期这些歌曲的时候,他们的眼前很自然就听到了白山黑水间激越的枪声、看到太行山上喷薄欲出的红日、看到奔腾咆哮的黄河……,这些景象融入他们的歌声,激发了他们的演唱情感。

  这个课题产生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这位老师对解决这个问题有着他自己的思路,因此,他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课题的名称。确实这样,有许多问题司空见惯,而能认真思考,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课题研究的线索就基本成形了。这个课题形成了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学生不喜欢抗战歌曲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抗战歌曲,那么,他们了解了这些抗战歌曲,就会逐步喜欢上这些抗战歌曲。如何使学生了解这些抗战歌曲,教师本着自主学习、引导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意义建构。

  教育科研案例(2)

  运用迁移的方法,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学科来

  1999年,一位语文老师给我看一篇他写的论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文章写得如何,我似乎没有特别关心,但是他的这种想法,我非常欣赏。大家知道,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先生在数学教学中首创的,他的核心思想是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这个简单的次序颠倒,却引出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并最后导致教学效率的提高。于是,我建议这位老师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建立课题进行研究。

  当时,我们已经看到李伯棠教授《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文中说到:“尝试教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由于语文学科涉及的语文知识的范围较广,基本训练的项目较多,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大有用武之地。课本中出现的新词,可以让学生查字典,但是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的现象,有时字典上的解释并不十分贴切,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理解不准确之处,再由教师讲解。事实上,查字典是尝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又是一次尝试,最后由教师讲解,这就是‘先练后讲’。”我们觉得,《语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呼之欲出了。李伯棠的说法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不能简单地套用数学尝试教学法的现成模式,而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现代教学理论更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张扬,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在语文尝试教学法的运用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这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

  《语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后经申报,被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为2000年青年教师基金课题。

  这个课题实际上是运用了“迁移”的方法,将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而是要研究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移植须适其性,适者方能生存。

  教育科研案例(3)

  发挥独特优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20xx年,一位青年骨干教师来找我。她是教小学思品课的,当时参加了市里面的一个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申报一个课题。她想找我商量申报一个什么课题,我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她想在他们导师的课题下,建立一个子课题。这个想法固然也不错,但是我们谈下来,我觉得他对导师的课题还缺乏自己的想法。之后,又有其他教师给她建议,说研究小学生的元认知很有意义,我估计她当时对元认知也还不够了解。我还是拿出我的老办法,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后来谈了思品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位老师谈到学生知行分离的现象。这是一个常见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于是就问她,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一下,学生产生知行分离的一个(不是全部)原因,就是我们的思品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还是把思品课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性的学科看待,而没有看到思品课对于学生思想形成的影响。联系新课程走进学生生活的理念,后来建立了“小学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我对这个课题充满信心,我说,这个课题,不仅是交给导师的一份出色的作业,而且还能申报课题。后来这位老师的课题成功在市里立项,在课题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参加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评选,取得优异的成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应该以他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相比之下,这位老师对后来确定的课题可说是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这样的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这正是他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教育科研专家望尘莫及的。这位老师后来热心教育科研,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这是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学习教育科研的成功事例。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4)

  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在一所小学,一位语文老师和我谈起质疑教学的问题。他说,他们班上学生在质疑时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很琐碎。看看别人介绍的质疑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质量,自己很羡慕。他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我说,质疑是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推崇的一种读书方法,将质疑引入教学就有了质疑教学。它的重要性在连篇累牍的文章中已经阐述殆尽。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却问题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将学生质疑作为自己教学组织的手段,教师存有这种想法,学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质疑,因为他必然会排斥他认为扰乱他教学计划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质疑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其次,教师必须为学生质疑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这点我相信这位老师能够做到。我之所以说到上面两点,是因为这两点乃是质疑教学的基础。这两点做不到,所谓的质疑教学不过幌子而已。

  这位老师谈到的问题,实际上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在学生提问之后,让学生评论一番(请教师不要评论,因为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谁提的问题最好,为什么。学生在评论之中,就会逐渐感悟到问题的症结。而教师需要观察这种自我评价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影响,并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做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在一项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在1999年获得市级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中,曾经大量汇总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思维程度初步归纳为由低到高的三种类型:直观了解型、思考理解型和探索发现型。这对教师掌握学生质疑的现状,并引导学生质疑能力的逐步提高提供了粗略的参照。

  这位教师后来建立了“运用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课题产生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教学的追求。但是对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应该有所了解,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这种用于改进自己教学的吸收,和剽窃别人成果用于发表的性质完全不同),也有利于开拓自己研究的发展空间。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5)

  对照课程标准,反思教学现实,找出方向,设法解决

  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老师们一下子接触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老师们首先就遇到“数感”问题。“数感”是什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这一系列的问题马上出现在老师面前,引起他们的思考,激励着他们去探索。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qidian55.com网。

[1] [2] [3] [4] [5]  下一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