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言辞隽永情更真
01-01 19:54:44浏览次数:768次栏目:交际口才
标签:交际与口才,交际与口才txt,口才训练,暂无联系方式
张平:言辞隽永情更真,
导力量是健康的、积极的,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前景是光明的.”精辟的言辞为我们展
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也表达了一位“人民作家”的豪迈情怀.
谈生活,言辞质朴表心迹对一个作家来说,生活本身并不决定作品的优劣,决定作品优劣的应该是对
生活的态度,就是说,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人生经历的外在反映.张平正是以积极的生活态度
来直面人生的.
交谈中,我曾谨慎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听说一位奥运会运动员夺得金牌以后,各级各类奖金累积
已达上千万元,您这一部作品获奖以后也不过区区几个钱,您不觉得心理不平衡吗?”张平轻松而坦然地说
:“社会分工不同,各自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起1998年抗洪抢险中,那些扛沙袋、堵缺口,甚至献出
年轻生命的战士们,我还能说什么呢?作者的责任意识决定他的写作动机,我们讲社会效益第一,同时也讲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但如果只把眼光盯在钱上,就必然陷入功利主义的误区,其作品也必然是速朽
无疑.”在此,我不由得想起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在苦思苦想、废寝忘食的创作过程中,任何出自金钱的
考虑都不在心上了.”这种观念是偶然的巧合吗?显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写作动机——服务社会、
服务民众.
在谈话即将结束之际,我不无冒昧地调侃道:“张老师,您成了名人了,今后老百姓再见您也许不容
易了吧?”张平似乎早有这样的准备:“你千万别把我当什么名人,我能小有成就,还不就是咱与百姓贴得近
吗?记住,我还是我,我的心里只装着老百姓,绝不在民众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而去媚时媚势,见钱眼开
.”质朴的言辞犹如心灵的音符,弹拨着作家的精神脉搏,也呼唤着世人的责任与良知.
采访结束时,我请张平为《演讲与口才》杂志题词,他欣然应允,挥笔写道:“独树一帜,天地广阔
.”柳遇春风方着绿,船离滩头始扬帆.愿张平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愿
这位“人民作家”永远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上一页 [1] [2]
,张平:言辞隽永情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