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01-01 20:25:25浏览次数:434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范文,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暂无联系方式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汉武帝即位后,开始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3.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三、君权和相权
  1.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主持政务之后,有意改变丞相位尊而权重的传统,形成与“外朝”相对应的“中朝”。
  2.唐代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3.宋代有中书、门下的设置,后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四、明内阁和清军机处
  1.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废除了宰相制,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于皇帝。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人阁者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
  2.清雍正年间,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五、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政治。西汉时,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3.秦汉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等。从汉代以后的历史趋向看,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一、选择题
  1 我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确立者是 …………………………………………………(  )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朱元璋    D.乾隆帝
  答案:B
  2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的提出者是 ………………………………………(  )
    A.商鞅    B.李斯    C.韩非      D.孟子
  答案:B
  3 我国古代的察举制度开始于 ……………………………………………………(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答案:C
  4 科举制度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 ………………………………(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以后             D.宋元时期
  答案:C
  5 下列人物中,曾经有意改变丞相位尊而权重传统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惠帝     D.汉武帝
  答案:D
  6 汉武帝时期,形成了新的官僚机构………………………………………………(  )
    A.外朝     B.中朝    C.内阁       D.政事堂
  答案:B
  7 唐代中央设立的三省不包括 ……………………………………………………(  )
    A.政事堂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
  答案:A
  8 下列人物曾经正式废除丞相制度的是 …………………………………………(  )
    A.朱元璋    B.永乐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答案:A
  9 明朝永乐帝设立的中央机构是 …………………………………………………(  )
    A.中书省    B.外朝     C.尚书省     D.内阁
  答案:D
  10 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西汉以后的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
    C.监察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步走向健全
    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者,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自汉代以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成为一个基本趋势,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结合唐宋两朝宰相职权的变化,说明这一结论。
  (3)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4)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权限。
  (5)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唐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相互牵制。北宋进一步分割相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3)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4)协助皇帝草拟政令,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5)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只是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而明太祖则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君王的绝对权威。
  12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科举制的实行,虽然从表面上看,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是,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2)科举制度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人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www.qidian55.com,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突破思路
本节内容涉及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和强化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历史概念较多,理论性比较强。为此,我们在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1)“法令出一”一目的重点应讲清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关于皇帝制度的确立,可以结合《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有关资料;说明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的缘由和措施;关于皇帝制度的特点,可以通过选取体现皇帝制度特点的有关资料,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认识,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皇帝制度的特点
  (2)“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部分的重点在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及评价,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设计一个包括时间、制度名称、特点及评价的表格,引导学生进行填写并相互点评,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发展趋势。
  (3)“君权和相权”与“明内阁和清军机处”两目可以合并教学,在紧紧围绕“我国古代君权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的主题下,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填写有关表格,比较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君权加强的表现,从而认识到“君权和相权作为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部矛盾在皇帝制度下具有不可调和的发展趋势”。
  (4)关于“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部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理清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怎样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最后,通过小组交流和教师归纳,指出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体制建设和实际效能方面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