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培训频道演讲与口才培训口才培训交际口才现代国际(外交)礼仪的小知识

现代国际(外交)礼仪的小知识

01-01 19:54:44浏览次数:372栏目:交际口才
标签:交际与口才,交际与口才txt,口才训练,暂无联系方式 现代国际(外交)礼仪的小知识,



1.常见的外交用语及其内函.
  (1)国事访问: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邀请对他国所进行的正式访问.
  (2)国宾:指受某一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正式邀请,到该国进行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3)仪仗队:由海、陆、空三军人员组成的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的、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人数按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
   (4)鸣礼炮: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是一种向对方致敬的表示.鸣放炮数的多少,代表友好诚意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
  现在的国际惯例是:
  21响,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9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7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
  以此类推,均取单数(因为,过去的海军迷信双数为不吉利,一直沿用至今).鸣炮的时间一般是在贵宾到达或离开时进行.
   (5)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源于<<左传>>一书.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这样的话:“诺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为此,“东道主”一词就成为“主人”的代称,而且广泛地使用起来了.如在世界上某一国家举行国际性的体育活动、比赛等,某国就被成为“东道主”了.
  (6)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应某一国家领导的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有时称为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国家元首的正式访问还可称为国事访问.
  (7)非正式访问:这类访问的礼仪活动一般从简.其中国家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出访时途径某国所进行的访问可称为顺道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报道的访问则称为秘密访问.此外,两国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工作访问的形式.
  2.外交语言的特点.
  (1)着力寻找共同语言
  在友好的外交活动中,谈话首先要寻找共同语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外交场合也如此.在许多重要的外交接触中,要根据两国的具体情况和彼此关系的深浅,找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求同存异,不强加于人,这样才能谈行融洽,取得良好效果.
  共同语言,既用于外交言谈,也用于外交文书.其实外交谈判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坚持基本原则下,缩小或消除分歧,尽可能地找到共同点,并用彼此都能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2)委婉含蓄与笼统模糊
  外交语言一般比较委婉、含蓄.所谓委婉,就是把不愿、不便或不能直说的话,用委婉而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又不失本意,能为对方领悟.
  例如:说会谈在“坦率”的气氛中进行或者双方进行了“坦率”的对话,这意味着双方分歧较多.
  对某事表示“遗憾”有两种意思,一是对别人表示不满,一是为自己含蓄地表示歉意,或委婉地承认自己不对.
  说某个外交官进行了“不符合身份的活动”,这就是指他干了间谍活动或其他危及驻在国安全的活动.宣布某人为“不受欢迎的人”就是把他驱逐出境或拒绝入境的一种外交辞令.“无可奉告”,就是拒绝回答.
  又例如,双方会谈未能取得实际成果,分歧依然如故,而又不愿否定会谈的意义,影响各方解决问题的愿望或现存的关系,只好在会谈公报中避实就虚地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如:这次会谈“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双方的态度是积极的,气氛是友好的”,“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云云.
  (3)澄清与纠错
  在外交场合,说错了话,或者把话说过了头,有时采用由别人或本人出面“解释”或“澄清”的方式加以补救.
  (4)注意留有余地
  外交斗争是很复杂的,对某些问题,既要考虑它的复杂性,又要考虑它的各种可能性.总之,要避免把话说绝,说死,说满,应留有余地.
  (5)指事而不点名
  有时对某国的某些行为进行批评或谴责,从策略上考虑可采取只点问题而不点名方式.
  3.外交文书(对外文书).
  对外文书是对外交往的书信形式,使用范围较广,形式多样,是进行对外交涉和礼仪往来的一种重要手段.各种对外文书均体现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所以起草和发送对外文书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即使是一件纯属礼节性的函件,如果格式与行文不合常规,也可能引起收件人的误解和不愉快,或造成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现代国际(外交)礼仪的小知识
《现代国际(外交)礼仪的小知识》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