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第16课《品质》优秀教案【长春版九年级上】

第16课《品质》优秀教案【长春版九年级上】

01-01 20:25:25浏览次数:437栏目: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范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长春   第16课《品质》优秀教案【长春版九年级上】,

第16课《品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高尔斯华绥的生平及其基本创作情况。
2. 培养学生准确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3. 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4. 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
1. 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把握人物形象。
2. 通过梳理每一次交往,挖掘主人公身上主要的矛盾冲突,探究小说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 熟读课文,标画生字。2. 查阅有关高尔斯华绥的生平及创作资料。
一、导入新课。
穷则变,变则通。然而是不是我们面临所有困境时都用“变”来突破,我们怎样“变”才能真正实现“通”的目的?或许读一读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能对思考这一问题有所启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请学生分别从生平、创作、评价三个角度介绍高尔斯华绥,师生相互补充,了解作者。
2.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落实以下基础知识。
(1)音形辨识。
沁( )人脾胃 靴( )子 一爿( )
鬈( )曲 赊( )账 趿( )拖鞋
蹙( )眉 时髦( ) 褶( )皱
脚趾( ) 诧( )异 断炊( )
(2)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拟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3)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奥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象讲。
三、明确小说的主要内容。
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说讲了什么内容。
2. 文章一共写了“我”与格斯拉的几次交往?(7次。)
3. 明确每一次交往的起始段。
四、布置作业。
1. 在作业本上落实本课的基础知识。
2. 进一步读课文,标画出作者都对主人公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板书设计
品 质
高尔斯华绥
第一次交往:第3—8自然段
第二次交往:第9—12自然段
第三次交往:第 13—22自然段
第四次交往:第23—28自然段
第五次交往:第29—35自然段
第六次交往:第36—43自然段
第七次交往:第44—52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标语或广告:以质量为生命,以客户为中心;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可见在今天,人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可是在上节课我们所接触的故事中,主人公格斯拉做了质量顶好的靴子,然而他的店却倒闭了,他本人竟然饿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打开书,回顾一下课文。
二、回顾并梳理故事情节。
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回顾“我”与格斯拉的交往过程。
明确:小说以“我”与格斯拉的交往为主线。“我”小时候就知道格斯拉给父亲做靴子、看橱窗里的漂亮的靴子,后来自己找格斯拉做靴子、修靴子以及多次去订很多双靴子,“我”与格斯拉之间能够联系起来的纽带是靴子。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靴子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以下关键词语:太美观 模范品 经穿 格外经穿 更结实 最好 顶好
三、梳理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变化。
1. 作者在每一次交往中都对格斯拉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呢?
在学生的回答中,启发他们通过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体会人物形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加深体会。例如:学生提到外貌描写:这是文中一段非常精彩的对格斯拉的外貌描写,他由于长年做靴子,人长得都有点像皮革了,他的眼睛好像迷恋着理想,我们能看出格斯拉做靴子非常投入,带着这种感觉齐读这一段。要求学生朗读找到的句子,分角色朗读文中的第二次交往。
2. 仔细品味一下,每一次呈现在你面前的格斯拉有没有什么不同?
明确:他的生活境况越来越难,人也越来越衰老了。
四、梳理环境变化。
小说当中还有没有体现这种困境升级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
明确:格斯拉的店铺面积也能反映这种困境的升级,由开始的拥有两间,到后来拥有一间,最后失去了整个店铺。
五、质疑探究。
面对这靴、这人、这店的变化以及他们交织在一起所演绎的悲剧,在你的头脑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1. 主要疑问。
(1)做了顶好的靴子,人会饿死?
(2)格斯拉在生活境遇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为什么他的靴子却越做越好?
(3)对于店铺来讲产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为什么顶好的靴子却与店铺的发展不相容呢?
(学生针对所提的疑问交流讨论。)
2. 学生交流内容的梳理。
格斯拉与他的店之所以走向消亡,一是社会原因。本文写作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社会已经经蒸汽时代、电气时代逐步走向垄断,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公司之间的“大鱼吃小鱼”现象已经很严重,而像格斯拉这样的传统手工业者早已被挤到社会的边缘。二是个人原因。生产效率低,排斥广告,生产理念、经营方式和市场定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格斯拉的店被淘汰是一种必然。换个角度,从格斯拉本身来看,靴子就是他的理想,他把自己的品质缝进了靴子,靴子的质量是人品的反映,人的品质又决定了靴子的质量。与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上大多数人更多地关注的是利益、利润相比,格斯拉只关注品质,做出理想的顶好的靴子就是他的唯一目的,所以他不打广告也从不考虑市场竞争,因此人们认为他是一个怪人。他像一个艺术家一样在追求着自己事业与理想的完美,而这份完美又是我们这个社会无论发展到何时都会闪耀着永恒的魅力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格斯拉虽然故去了,但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第16课《品质》优秀教案【长春版九年级上】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