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教学反思生物教学反思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01-01 20:21:49浏览次数:693栏目:生物教学反思
标签: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如何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要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当前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力图运用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原理,对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一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               发挥             主体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意义
 1.1  使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内的45分钟,也不仅仅是充满标准答案的一本教科书,也不仅仅是是坐在课桌旁等待知识的权威(教师)发号施令,学习应该是一种时时处处的生活经验,一种无拘无束的艺术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过程和体验。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学习压力,创建优良校园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和违反校纪问题的发生。突出学习的研究性,促进学习“从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以学生需求出发,教师指导,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体现对学生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与尊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团队精神,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方法
 2.1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2.1.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学生就越主动。但是,生物教师所教的班级较多,往往是上课时来,下课时走,平时和学生交往的机会比较少,师生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关心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值得尊重的人,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学生做心灵上的朋友,形成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2.1.2  使教学富有情趣。热烈的情绪与浓厚的兴趣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原因,也是衡量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基础。生物界是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神奇和奥秘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2.1.3  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根据新发布的课程标准的规定,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学思想,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这一教学目的看,对教学的难度和深度要求都不是很高, 这样,教师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应使教学内容难易适度,内容适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积极的努力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当学生有了成功体验后,他们就会有一种内心的幸福和喜悦,产生强烈的理智感,有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2.2  构建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向。此时,我们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
2.2.1  学生自学。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加之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浅显易懂特点,在每一专题的教学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一节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遗传?其途径是什么?②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③为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等。
2.2.2  师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如在上述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同样是受精卵细胞,有的发育为雌性,有的发育为雄性?②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总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2.3  启发引导,形成结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主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学习上的迁移。如在讲完前述一节课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减数分裂等知识,来合理解释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间存在的性状差异。最后,在启发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形成科学的结论。
2.2.4   适当练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相应素质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布置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形成学生新的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如"生物的遗传"一节学完后,我们可向学生布置以下练习:一个地区的男女出生的比例为什么总是大约为1: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什么?
2.3   提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人的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的关键和最终结果在于其个性化的形成,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社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以上几点入手,学生就一定能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2、J.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
3、《课堂教学理论》,上海师范大学主编出版。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