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三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三年级数学教案

01-01 20:21:49浏览次数:735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数学  教学反思  北师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2.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单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  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64人,是大实验班,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但由于平时学生小组活动开展很多,这就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样身体验,仅限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  交流。
(1)汇报: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信息,说说你的调查信息。
(教师解释: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好坏叫做质量;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也叫做质量。板书:质量)
(2)启发:你有什么发现呢?
(3)互补:
①     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克,还有用公斤、斤作为单位的;
②     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
2.  揭题:
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评析: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教师还注意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引入“质量”这一名词)
(二)自主求知
1.  交流自学收获,获取基础知识。
(1)       出示:自学引导题(实物展示台)。
①     你能找到重1千克和1克的物体吗?
②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③     你知道怎样用字母表示千克与克吗?
(2)       互学。
①     通过观察包装袋,我知道了1袋盐重500克,2袋盐正好重1千克。通过询问父母,我知道了1枚2分硬币正好重1克。(选择学生的调查结果适当板书)
②     通过看书,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质疑: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多少个1克才相当于1个1千克?)
③     通过看书,我知道了千克可以记作“kg”,克可以记作“g”。(教师教读——学生练写——用字母表示关系式)
(评析:  以自学引导题为主线,通过对课前自学的反馈,使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基本知识点初步了解,为下面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三个问题,指向明确,便 于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学,克服了学生预习时的盲目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独立实践体验,初步建立概念。
(1)       掂一掂:掂两袋盐,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掂1枚2分硬币,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
(2)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约生1千克?哪些物体约重1克?
(3)       评一评:其他物体是否约重1千克或1克?(对应板书)
3.  小组实践体验,明晰质量概念。
(1)       质疑:要想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
(2)       (实物展台)出示各各秤的图片:台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
(3)       询问:你们用过天平和台秤吗?
(4)       互补。
①     天平称较轻物体,台秤称较重物体。
②     天平: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磕码;指针指中间,两边才平衡。
③     台秤:1大格表示1千克,1小格表示100克。(说明:均为8千克台秤)
(5)(实物展台)出示活动报告单:
估一估、称一称
①(    )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 

一支铅笔

一本字典

50颗花生

一个土豆

我的估计

 

 

 

 

称量结果

 

 

 

 

教师说明活动要求:先请同学们估一估每种物品的质量 ,再称一称,称量时大家要互相帮助,小组长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称的机会,称完后及时做好记录。
③分级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④请1组学生上台,(实物展台)展示4人活动报告,组织学生互评。(A、大家对我们的报告有什么看法?B、哪位同学估计得比较接近?C、他们的称量结果准确吗?D、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评析   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活动组织颇具匠心,先秋心体会1千克和1克,再进行小组间的操作与交流。教师留给学生

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来自www.qidian55.com网!http://www.qidian55.com

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估一估”
“称一称”、“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自主获得对质量的理解和感悟。这看似繁多的活动内容,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的有条不率,体现了质量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补进性。这是一个成功的活动组织案例。)

[1] [2]  下一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三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