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
如此看来作者能再次从事文学,全是因为钱玄同的鼓励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引导]作者是否确实认为国民全无希望?是不是真的再也没有年轻时的救民报国的思想了?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找出来。?
(学生找出后投影)
(1)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在于将来。
(2)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
(3)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
从这此语句可以看出,作者重新开始治文学,并非仅因钱玄同的请求,更多的倒是在圆他年轻时的救民报国的梦想。这正回应了他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年轻时候做过许多梦,“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由来”。
6.提问:那么他都有哪些梦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主要有三个梦(投影)
[点拨]而这三个梦反应了作者的不断追求,但这些人生的追求又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唤醒国民,改变祖国的命运,现在终于通过这个小说集来完成了。所以,作者写这些小说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的。那么总结一下,作者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是: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明确并投影)
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而围绕着《呐喊》的由来作者也讲述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那就是从年轻时的好梦到悲哀的寂寞,然后是奋起的呐喊。从作者好梦、寂寞、呐喊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一直都没有变,用作者的《自题小像》中的一句话可以鲜明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节课,我们通过概括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抓住文中的重要语句,筛选信息,揣摩语言,重点分析了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和作者写作这些小说的缘由,在分析中我们又清楚地看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和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从关键的词句入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单元 《<呐喊>自序》教案》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idian55.com网]www.qidian55.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1.由鲁迅回忆自己的梦的产生、对梦的执著,你能不能谈谈你的梦,有什么梦?怎样形成的?如何为梦的实现而奋斗?请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分析作者的寂寞,以“闪光的‘寂寞’”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地 点
生活经历
思 想 发 展
梦 想 及 其 实 质
“呐喊”的含义
绍兴
侍亲疾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学洋务 改变命运
(1)是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呐喊助威;
(2)是为唤醒精神麻木的国人而发出的战斗的呼喊。
南京
求新知
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仙台
攻医学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攻医学 救国救民
,第四单元 《<呐喊>自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