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拓展延伸: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农耕河姆与半坡、定居长江与黄河,
培育水稻与粟米、农畜陶纺有分工。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
A、玉米 B、水稻 C、 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 元 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 ) ①会种植粮食 ②会饲养家禽 ③会制造陶器 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 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
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 ②磨制的 石刀、石斧 ③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 )
A、元 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 ,出土了大 量的稻谷 、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 出土了 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③、材料中“……”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结合所学知识能补充几点?
【当堂反思】 :
第 三课:华夏之祖 (总第 课时)
设计人:赵锋 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
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2、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 黄帝是------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看教材13页下面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任务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教材14页下面的动脑筋。
2、什么是禅让制?
3、教材第14页下面的动脑筋。
4、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谈谈自己对禅让制的认识。
②、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三、拓展延伸: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五、巩固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xx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 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
A、黄帝 B、尧 C、舜 D、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