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01-01 20:25:25浏览次数:956栏目:七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范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暂无联系方式 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 )
  A.商鞅变法以后  B.战国中期以后
  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以后
2.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挑,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挑  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5.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
  A.蒙恬  B.李斯  C.淳于越  D.赵括
6.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②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
三、问答题
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六)当堂反思:
    本节课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总第   课时)
设计人:施新红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62-63页“秦的暴政”一目,说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阅读63-64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简述起义的概况、意义,并在组内交流。
   3、阅读64页“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回答:刘邦、项羽是如何推翻秦朝统治的?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组内讨论)
(2)秦朝灭亡之后,出现了“楚汉之争”,即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那么,楚汉之争仍属于农民战争吗?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
(三)拓展延伸
 这节课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最多。
(四)系统总结
1、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复述本节内容。


伐 秦的暴政:(表现)
无 陈胜、吴广领导(第一阶段)
道  
 秦末农民战争   项羽、刘邦领导(第二阶段)
, 
诛 历史意义:
暴 
秦 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制作本课历史大事年表。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陈胜、吴广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  )
A. 大泽乡  B. 渔阳  C. 咸阳   D.  陈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 国人暴动     B.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
C. 陈胜、吴广起义  D.项羽、刘邦起义
3、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  陈胜、吴广  B.  项羽   C.  刘邦   D. 赵高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   )
A. 陈胜具有远大的理想      B. 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
C. 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      D. 陈胜想进入统治阶层
5、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爆发于公元前209年
C. 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二、简答题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你能回答贾谊的问题吗?它的灭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三、活动与探究
议一议:分小组讨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总第    课时)
设计人:施新红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准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
3、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意义如何?
(三)拓展创新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措施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讨论)
(四)系统总结
  1、知识建构:
 

2、归纳:学习封建统治的巩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文帝、景帝      D.  景帝
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① 商 ② 西周 ③ 秦朝  ④ 西汉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高祖
二、简答题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


  2、汉武帝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活动与探究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搜集一下有关汉武帝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其一生作出客观评价。

(六)当堂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