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第2课《诗歌二首》教学资料【长春版七年级下】

第2课《诗歌二首》教学资料【长春版七年级下】

01-01 20:25:25浏览次数:566栏目:七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语文教案范文,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教学  资料  长春  诗歌   第2课《诗歌二首》教学资料【长春版七年级下】,

二 诗歌二首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观沧海》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共四章)。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观沧海》《龟虽寿》分别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末章。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题目《观沧海》《龟虽寿》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观沧海》历来被人们推为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之作。明人钟惺在《古诗归》中说“《观沧海》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道出了此诗的特点。诗人通过对大海吞吐日月星辰那种壮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统一河山的雄心壮志。沈德潜说曹操诗“时露霸气”,这“霸气”,正是曹操志在统一的襟怀;这“霸气”,也正是曹诗不同于其他诗作之所在。你看:海水动荡,山岛矗立;树木葱茏,百草苍翠。诗人眼中的山河显得何等雄浑,何等有生命活力!在萧瑟的秋风中,洪波涌跃,一浪高似一浪。这又是何等顽强的进取精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更是气象壮阔,想象宏奇。诚如沈德潜所说:“有吞吐宇宙气象。”
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由此而来。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实景,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草木,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跃然纸上。可以想象,面对大海的浩瀚,诗人发出惊异赞叹之情,不禁为大海的雄浑浩荡,波翻浪滚的景象感染。山岛的挺拔,直插空际,给人以不可动摇之感,山岛的静衬托海水的动,海水的翻滚营造豪迈阔大之势。树木葱郁,给人以强烈的生气勃勃的精神感受。诗人笔下的秋景,有着另一番景致,以一种反常的笔调写出了诗人的不同情趣。可能是以秋天作自比,虽然人老但那进取精神却如那葱郁之木,始终生机勃勃,那涌起的洪波,奏着雄壮之音,象征着那种叱咤风云,囊括宇宙之凌云斗志永不熄灭。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呈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龟虽寿》
《龟虽寿》一诗,表现曹操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尤为明显,彰显了一个政治家非凡的气概。正如宋敖陶孙所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此诗虽短但全诗的意象却是丰富饱满,联想奔涌而至。开始诗人选用“神龟”“腾蛇”两个意象。反用庄子“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来说神龟虽长寿也难免一死。用韩非子的“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中的“腾蛇”作比喻,其虽可乘云驾雾,本领大,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蚯蚓、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世间任何生物都难免一死。古人常常叹息时光易逝,生命苦短,以致伤春悲秋。《论语》中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亦是如此,常常有感于生命的短促。在此诗中,用神龟和腾蛇终会死去来比喻人生命的有限,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然而,这样也正为诗文提供了另外的一种意蕴,有了“及时当勉励”的言外之意,人不必为人生有限而忧戚伤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与核心所在。对于“伏枥”二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认为是“伏卧在马厩上”;另一说认为是“在马槽上服食”。这两种说法各有合理之处。然而不管是在马厩上伏卧,还是在马槽里服食,诗中强调的是马已老矣。然而,即使到了垂暮之年,它仍然有着日行千里的壮志雄心。这两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千里马比做烈士,暗示诗人虽然已经快要接近花甲之年,却不甘衰老,不因暮年而消沉,依然渴望建功立业,表达了他统一革新的壮心至老不衰,大有吞吐宇宙之势,充分表现了曹操极大的个人魅力。这四句诗被无数迁客骚人沉吟,至今仍令人赞不绝口,荡气回肠。在雄壮之意象“神龟”“腾蛇”与悲愤之意象“老骥”“烈士”的对比中更加明显地突出那种壮志豪情,促使人勃勃欲发,精神振奋。
接下来写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生命的长短,并不是由天决定,只要身心修养得法,乐观豁达,顺应自然规律,就能够延年益寿。这无非是说人们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要因年老而消沉,不放弃自己的凌云斗志。这些都突出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人生观,表现了他统一中国,结束群雄割据的雄心壮志。此诗读起来能给人一种高歌猛进、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感受,由此可见其内心志向的远大。
在这首诗中,曹操化乐府以叙事为主的特质为抒情写怀。陈祚明曾曰:“《龟虽寿》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采菽堂古诗选》)诗中的曹操完全是脚踏实地的,不慕神龟长寿,也不指望如龙蛇飞升仙界,只愿自己像一匹老马,吃干草喝凉水,仍有远行千里之志。如此,烈士暮年,何忧之有?这就是英雄之心,壮士之心。生命本来一天天衰老,但只要有事业在,人的生命便能获得洋溢的活力。何以如此?信心可恃,才情可恃,见地可恃。

 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第2课《诗歌二首》教学资料【长春版七年级下】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